屏東 慈鳳宮(雙慈宮)
屏東旅遊 慈鳳宮(雙慈宮)
電話:Unable
地址:屏東縣里港鄉大平路50號
位於中山路與永福路口的慈鳳宮,是屏東市最大、最古老的廟宇之一,草創期約在清乾隆二年(西元一七三七年)至十一年(西元一七四六年),根據清光二十年盧德嘉所著的「鳳山採訪記冊」記載,清乾隆四十一年(西元一七七六年),由鄭麟鼎等人以木材建成殿堂式的「舊祖宮」,但據林衡道教授「台灣名勝古蹟調查」一文與宮廟誌所寫,則為乾隆十一年。清乾隆年間,鳳山縣曾在廟內設分支衙門,辦理地方民政。道光五年(西元一八二五年)由郭先桂發起重修,定名為「慈鳳宮」。慈鳳宮曾歷經多次翻修,民國八十四年發生一次大火,燒燬前後殿,後來在地方人士募資修護,而擴建至今的規模,整個外觀修築得金碧輝煌,一樓前殿奉祀媽祖,後殿供奉送子觀音,二樓為觀世音菩薩,三樓則為玉皇大帝。相傳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屏東市區曾受到日軍嚴重空襲,慈鳳宮也遭投擲多枚炸彈,但炸彈卻沒有爆炸,當時逃到慈鳳宮的避難者安然躲過一劫,媽祖庇蔭一說不逕而走,迄今仍為地方津津樂道的傳奇。現今廟內還存有許多古匾、石碑;匾額有三塊,一為道光十七年(西元一八三七年)的「海上慈雲」匾,二為咸豐八年(西元一八五八年)「故曰配天」匾,三為乾隆二十四年(西元一七五九年)「海濱砥柱」匾。石碑則有七方,計有乾隆四十八年(西元一七八三年)古碑、道光五年(西元一八二五年)龍溪天上聖母碑和清溪天上聖母碑、道光八年(西元一八二八年)林氏姑婆祖碑記、咸豐元年(西元一八五一年)長泰碑記、同治十一年(西元一八七二年)義祠亭碑記、光緒十六年(西元一八九○年)晉水天上聖母記碑。其中以乾隆四十八年古碑最為重要,是記載衙門內官差貪污,請民眾合作杜絕之事,具有社會資料價值。多年來,慈鳳宮一直是地方重要的信仰中心,加上距離火車站只有五十公尺,經常是許多遊子的心靈寄託,終年香火鼎盛,尤其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聖誕,信徒爭相謨拜外,還有來自新竹的信徒組團前來祝壽,年年風雨無間,十分虔敬。
標籤:台灣旅遊、屏東、慈鳳宮(雙慈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