屏東 六堆天后宮、昌黎祠...
屏東旅遊 六堆天后宮、昌黎祠...
電話:Unable
地址:位在內埔車站附近
六堆天后宮位於屏東縣內埔鄉,是六堆客家最古老的媽祖廟,目前列為國家三級古蹟(祠廟類)。六堆天后宮又稱「媽祖廟」,建於清嘉慶八年(西元1803年),道光廿八年至今曾三度整修,不僅為六堆人士信奉媽祖(主祀神為紅面媽祖)之所,亦為當年六堆組織商議軍計的主要場所。西元1721年,台灣陷入「朱一貴之亂」,威脅到高屏客家聚落的生存時,各地士紳義勇集合於內埔「媽祖廟」聚議,成立六隊﹝堆﹞鄉團:中堆﹝竹田鄉﹞、先鋒隊﹝萬巒﹞、後堆﹝內埔鄉﹞、前堆﹝麟洛、長治﹞、左堆﹝佳冬、新埤﹞、右堆﹝美濃、高樹﹞、以保衛家鄉,抵禦外侮。由於平亂有功,獲清廷敕建忠義亭(精神堡壘),並成為高屏兩縣客家村庄的總稱。六堆天后宮奉祀主神為天上聖母(紅面媽祖),及其守護神千里眼、順風耳,左次間奉祀註生娘娘,右次間為福德正神,在正殿及昌黎祠間翼房為觀音廳。目前殿內仍保存許多古匾及石碑,反映出天后宮的環境及相關歷史背景,可為後人留存真實文史資料。(日治時代推行皇民化運動,廟內天后神像被毀,古物亦大量散失,十分可惜。)六堆天后宮格局為山門與正殿間夾拜殿,形成工字形的平面,龍柱、廟樑、屋托的雕刻都很精緻,展現了寺廟傳統建築之美;側門牆壁上的「封禁古令埔碑」是清廷頒佈碑文,碑文意指禁止閩、客族群,到古令埔(現在老埤村與萬巒鄉牛角灣一帶)開墾,以保留給平埔族人耕作狩獵,碑文很有歷史價值。六堆天后宮在文化、藝術、建築方面頗具歷史價值,目前天后宮的古匾、古碑不少,匾額計有嘉慶10年(西元1806年)「恩庇水陸」匾、咸豐8年﹛西元1858年)「慈航普濟」匾、以及光緒年間的「與天同功」匾﹔古石碑刖廟口有嘉慶20年(西元1815年)「奉憲封禁古令埔」碑,以及立於前殿內的幾塊石碑。昌黎祠是全台唯一供奉韓文公(韓愈)的寺廟,與六堆天后宮同在清嘉慶八年同址興建,一度曾列為古蹟,惜整修時未依原貌施工,遭到撤消古蹟命運。現存的昌黎祠是民國六十八年改建後的建築,許多古物並未保存下來,只有右側外壁仍嵌有乾隆四十九年(西元1784年)的古磚,令人有所感歎古蹟難保之虞。客家人祖先大多來自大陸嶺南,受到曾經在嶺南當官的韓愈照顧,為了懷念其恩德,客家人遷移來內埔後,便興建昌黎祠紀念他。早年昌黎祠是全鄉的學術中心,如今昌黎祠也最受考生崇拜,廟裡兩旁掛滿各種考試准考證影印本。觀音廟介於六堆天后宮與昌黎祠中間,三者連結合為同一廟體,為全台罕見的儒、釋、道三大國教合一的廟體,充分表現客家鄉親包容胸及對傳統宗教文化共存共尊的美德精神。觀音廟奉祀觀音菩薩,廣受地方信眾敬拜,香火不絕。
標籤:台灣旅遊、屏東、六堆天后宮、昌黎祠...